來源:中考網整理 作者:中考網編輯 2014-03-13 11:10:54
二、比較下邊每組兩個句子,聯(lián)系上下文,說說①在表達上的好處。
1.①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,冰價相同。
② 他送的冰比前一個三輪車工人送的大一倍,冰價相同。
2.① 我強笑說:“老王,這么新鮮的大雞蛋,都給我們吃?”
② 我笑著說:“老王,這么新鮮的大雞蛋,都給我們吃?”
3.① 我在家聽到打門,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。
、 我在家聽到打門,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門口。
本題揣摩語言,引導學生細心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。
1.①句“前任”一詞簡練之至,大詞小用,又很風趣。
2.①句“強笑”一詞,不但準確,而且含蓄,透露自己見到老王病成那個樣子,還拿東西來謝“我們”,心里有說不出的悲酸和感動。
3.①句說“鑲嵌在門框里”,夸張的手法,強調了老王步履維艱,身體僵直的形態(tài)。
三、試以老王為第一人稱,改寫課文中老王給“我”送香油、雞蛋這一部分。
本題就文取材,進行練筆,借以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人物思想感情。以老王為第一人稱,就要描寫老王的心理活動,要在領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像。
教學建議
一、把握課文內容,既要注意老王的“善”,又要注意老王的“苦”。
課文寫老王,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,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字,一曰“善”,二曰“苦”。文章的精神是說,這樣好的人卻這樣苦,幸運者應該感到“愧怍”。為什么在新社會里,老王還處在那樣苦難的狀態(tài),而且每況愈下,社會應該怎樣關心不幸者,作者提出了這些問題讓讀者思考。把握內容要力求全面,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“善”字上面,忽視了老王的苦境。
二、意味深長的語句要好好咀嚼。
課文在好幾個關鍵地方說得很含蓄,淡淡地說明情況,不發(fā)議論,其實作者是有自己的感慨的,應該深入領會。
例如:“據(jù)老王自己講:北京解放后,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,那時候他‘腦袋慢’‘沒繞過來’‘晚了一步’,就‘進不去了’,他感嘆自己‘人老了,沒用了’。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,因為他是單干戶。”學生會奇怪“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”干嘛啊。就此可以因勢利導,讓學生思考:當時受什么思想支配,連蹬三輪的都要組織起來?這種政策好不好?
又如:“我們從干校回來,載客三輪都取締了。”可讓學生查一查“取締”是什么意思(明令取消或禁止),想想當時為什么要取締。這樣可以使學生了解當年極“左”思潮的荒唐。再讀作者所寫的改裝后的平板三輪怎樣送客,可以體會作者對極“左”思潮的深惡痛絕,可以了解老王悲慘結局的社會根源。
又如:“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。”可以讓學生思考:作者一家當時受到了沖擊,處境并不好,她為什么還覺得自己是“幸運的人”,而感到愧怍?
有關資料
一、作者簡介
楊絳,生于1911年,江蘇無錫人。作家、文學翻譯家。著有散文集《干校六記》《將飲茶》等,譯有《堂·吉訶德》。
二、楊絳文學語言的特點(林筱芳)
楊絳文學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。其沉定簡潔的語言,看起來平平淡淡,無陰無晴。然而平淡不是貧乏,陰晴隱于其中,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,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。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(xiàn)力。有時把詞序變換一下,不符合常規(guī),反倒更顯別致耐讀。如《丙午丁未年紀事》中有一句話:“登臺就有高帽子戴。”通常也許會說“登臺就得戴高帽子”,因這分明是被迫。但楊絳這句話說得有點喜氣洋洋的氣氛,令人想起“拜年就有壓歲錢”之類。這與當時的環(huán)境完全不合拍,只好當成一句反話來讀:不僅表現(xiàn)出作者身處其境的哭笑不得的無奈心情,也隱含了她對待那時環(huán)境的解構態(tài)度。平平八個字,平靜中有抗議,調侃中有悲哀,很有韻味。有時明凈到有些冷,但由于滲入詼諧幽默,便平添幾分靈動之氣。因而使靜穆嚴肅的語言自有生機,安靜而不古板,活潑而不浮動,靜中有動,動還是靜。沉靜詼諧中有沉著老到、雍容優(yōu)雅的氣派,鋒芒內斂后的不動聲色,有種靜穆超然的中和之美。
。ü(jié)選自《人在邊緣──楊絳創(chuàng)作論》,《文學評論》1995年第5期)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,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