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中考網整理 作者:中考網編輯 2014-03-13 10:58:38
22 短文兩篇
課文研討
陋室銘
一、整體把握
銘,是古代文體名,用于述功紀行或警戒勸勉,文辭精練,有韻,讀來鏗鏘有力;體制短小,最短者不足十字,與格言頗相似。本文雖只有81字,卻是銘辭中的長者。陋室,這里指作者任和州(今安徽省和縣)刺史期間(824—826)在當地構筑的簡易房子,作者為它作銘,主要是為了表述自己的抱負和情操,但字里行間也流露出諷刺現實的意味。
一般的銘辭因為目的在于使人知所警戒,所以往往只提觀點,不作論證;本文則夾敘夾議,不但有觀點,有論證,而且在論證過程中還簡要而生動地描述了這間“陋室”內外的情景。全文分三層:開頭運用類比立論,以“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”概括全文主旨。類比即指山“有仙則名”、水“有龍則靈”──這是當時人們公認的道理。仙之于山、龍之于水既如此,則人之于室亦當如此,是以室雖陋而有德者居之,則不陋矣。如此立論,頗有一錘定音之勢。其次說到“陋室”,先以“苔痕”二句寫“陋室”環(huán)境之清幽寧靜,以“談笑”四句寫室內生活情趣之高雅;再由此反跌出“無絲竹”二句,使室主人超塵絕俗的胸襟更洞若觀火。最后,奇峰突起,連舉三位古人來證明“陋室”不陋。“南陽諸葛廬,西蜀子云亭”,這是例證,聯(lián)系上文還看見出作者有自況之意;再引孔子的話作結,更具有雄辯的力量。按:孔子的原話是“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”。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,是因為上句的意思已經包含在“南陽”二句之中。這樣來引述既巧妙地回應了開頭“惟吾德馨”一句,又顯得含蓄無窮,發(fā)人深思。
二、問題研究
1.關于本文的體裁
本文以雙句為主,且絕大多數是對偶句,因而很多人認定它是駢體文,這似乎欠妥。駢體文的雙句當用“四六句”,不能用雜言;又要講求聲律,有“平接平,仄接仄”的規(guī)定,這些特點本文都不具備。其實,本文的體裁在文題中早已點明,就是“銘”;能把“銘”的體裁特點作簡明介紹,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為有益。
銘的基本特點可以用陸機說的“博約而溫潤”(《文賦》)這句話來概括。博,指內容廣博;約,指文辭簡約,概括性極強;溫,氣度溫和,從容不迫;潤,語調柔順。銘之所以具有這些特點,是因為它講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,其影響不止于題銘者本人及其同代人,還將傳于后世。例如,唐代詩人白居易就曾將漢崔瑗所作《座右銘》寫在自己的屋壁上。李善說:“銘以題勒示后,故博約溫潤。”此話有理。我們今天讀《陋室銘》,也同樣可以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。
2.關于本文的“文外曲致”
劉禹錫寫此文時,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。在宮中,宦官專廢立之權,皇帝受制于家奴;在朝廷上,牛(牛僧孺、李宗閔)李(李德裕)兩黨互相傾軋不已,妒賢害能,任人唯親。在這種情況下,官僚士大夫階層大多只顧尋歡作樂,不以國事為念。劉禹錫對此深感憂慮(在他的同期作《金陵五題》中有所流露),卻又無力回天,只能采取消極的辦法,獨善其身,避而不與那些庸俗的官僚來往。在本文中,他以“苔痕上階綠,草色入簾青”把自己的“陋室”寫得跟與世隔絕的幽居一樣,又用“無絲竹之亂耳”表示了他對那些人燈紅酒綠生活的鄙棄,就是這種消極情緒的反映。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,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