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資源 2022-12-27 17:36:36
● 人皆知滌其器,而莫知滌其心。——《傅子》
● 種樹者必培其根,種德者必養(yǎng)其心。——明代思想家王守仁(王陽明)《傳習(xí)錄》
● 天下有大勇者,猝然臨之而不驚,不故加之而不怒。——蘇軾
● 草木不經(jīng)霜雪,則生意不固;吾人不經(jīng)憂患,則德慧不成。——清•沈近思
● 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須爭的,且須以生死力爭。——陳寅恪
● 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,在于給予,而不是在于接受,也不是在于爭取。──巴金
● 人生有三層樓:第一層是物質(zhì)生活,第二層是精神生活,第三層是靈魂生活。——豐子愷
● 你要看一個國家的文明,只消考察三件事: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;第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;第三看他們怎樣利用閑暇的時間。——胡適
● 即使踏著荊棘,也不覺悲苦;即使有淚可落,亦不是悲涼。——沈從文
● 眼睛因多流淚水而愈純明,心因飽經(jīng)憂患而愈溫厚。——琦君
● 真正的寧靜并不是避開車馬喧市,而是在心靈修籬種菊,這才是真正的寧靜。——林徽因
● 所謂無底深淵,下去,也是前程萬里。——木心《素履之往》
● 生命好在無意義,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。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,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,那才尷尬狼狽。——木心
● 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,要么爍于枝頭,要么歸于泥土,它跨越萎頓和衰老,由青春而死亡,由美麗而消遁。它雖美卻不吝惜生命,即使告別也要留給人最后一次驚心動魄的體味。——張抗抗 《牡丹的拒絕》
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,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!——泰戈爾
●生當(dāng)如夏花之絢爛,死當(dāng)如秋葉之靜美。——泰戈爾
● 生活在陰溝里,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權(quán)利。——王爾德
● 為了自己,我必須饒恕你。一個人,不能每夜起身,在靈魂的園子里栽種荊棘。——王爾德
● 一切真正的和偉大的東西,都是純樸而謙遜的。──別林斯基
● 許多偉大的真理開始的時候都被認(rèn)為是褻瀆的行為。──肖伯納
● 應(yīng)該讓別人的生活因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。──茨巴爾
● 外表的美只能取悅于人的眼睛,而內(nèi)在的美卻能感染人的靈魂——伏爾泰
● 平靜的湖面,煉不出精悍的水手;安逸的環(huán)境,造不出時代的偉人。──列別捷夫
● 生活讓我們遍體鱗傷,可是后來,那些受過的傷終將長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。——海明威
● 人們常覺得準(zhǔn)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,只有當(dāng)真正機會來臨,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,才能覺悟自己平時沒有準(zhǔn)備才是浪費了時間。──羅曼.羅蘭
● 你有你的路。我有我的路。至于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,這樣的路并不存在。——尼采
● 有三樣?xùn)|西有助于緩解生命的辛勞:希望、睡眠和笑。——康德
● 老年時像青年時一樣高高興興吧!青年,好比百靈鳥,有他的晨歌;老年,好比夜鶯,應(yīng)該有他的夜曲。——康德
● 有兩種東西,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,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贊嘆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,(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):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,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。——康德
●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,那就摸黑生存;如果發(fā)出聲音是危險的,那就保持沉默;如果自覺無力發(fā)光的,那就蜷伏于墻角。但不要習(xí)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(hù);不要為自己的茍且而得意;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。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,不可扭曲如蛆蟲。——曼德拉
◆無心者公,無我者明。
◆必有容,德乃大。必有忍,事乃濟。
◆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,以慎言為先。
◆逆境順境看襟度,臨喜臨怒看涵養(yǎng)。
◆心志要苦,意趣要樂,氣度要宏,言動要謹(jǐn)。
◆有才而性緩,定屬大才。有智而氣和,斯為大智。
◆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。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。
◆以虛養(yǎng)心,以德養(yǎng)身,以仁養(yǎng)天下萬物,以德養(yǎng)天下萬世。
◆人之謗我也,與其能辯,不如能容。人之侮我也,與其能防,不如能化。
◆公,生明。誠,生明。從容,生明。公生明者,不蔽于私也。誠生明者,不雜以偽也。從容生明者,不淆于惑也。
◆人生最不幸處,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;偶一失謀而事幸成;偶一恣行而獲小利。后乃視為故常,而恬不為意。則莫大之患,由此生矣。
◆人當(dāng)變故之來,只宜靜守,不宜躁動。即使萬無解救,而志正守確,雖事不可為,而心終可白。否則必致身敗,而名亦不保,非所以處變之道。
《靈魂只能獨行》
◆人的高貴在于靈魂。
◆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(qū)分不在職業(yè)而在心靈。
◆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。萬有皆逝,惟有精神永存。
◆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,其次是超凡脫俗,最高是返璞歸真的平凡。
◆一個不曾用自己的腳在路上踩下腳印的人,不會找到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路。
◆一切最高的獎勵和懲罰都不是外加的,而是行為者本身給行為者造成的精神后果。高尚是對高尚者的最高獎勵,卑劣是對卑劣者的最大懲罰。
◆上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,一顆心,把命照看好,把心安頓好,人生即是圓滿。把命照看好,就是要保護(hù)生命的單純,珍惜平凡生活。把心安頓好,就是要積累靈魂的財富,注重內(nèi)在生活。
◆許多人所謂的成熟,不過是被習(xí)俗磨去了棱角,變得世故而實際了。那不是成熟,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。真正的成熟,應(yīng)當(dāng)是獨特個性的形成,真實自我的發(fā)現(xiàn),精神上的結(jié)果和豐收。
◆即使是一塊苦膽泡過的黃連,長久的咀嚼,也會使它的苦澀慢慢淡下去。
◆只要你自己不倒,別人可以把你按倒在地上,卻不能阻止你滿面灰塵、遍體傷痕地站起來。
◆如果你憤怒,你就吶喊;如果你哀傷,你就哭泣;如果你熱愛,你就表達(dá)。不自我貶低,不自怨自艾,勇敢做自己。
◆主動的放棄,如同退潮的海水,在動蕩歸于平靜的過程中,遺留下屹立的東西,那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礁石。
◆只有內(nèi)心的堅定,才能把歲月留下的傷痕,化作成長的書簽。微笑,雖飽經(jīng)創(chuàng)傷,仍動人心扉;美麗,雖歷經(jīng)磨難,仍毫發(fā)無損;慈祥,雖萬般摧殘,仍春風(fēng)拂面。
◆凡是自然的東西都是緩慢的。太陽一點點升起,一點點落下;花一朵朵開,一瓣瓣地落下,都慢得很。那些急驟發(fā)生的自然變化,多是災(zāi)難,如火山噴發(fā)、颶風(fēng)和海嘯。一個孩子長大是很慢的。
◆中國著名的作家,戲劇家、翻譯家,在她瘦小的身體里蘊藏著強大的力量。在她的作品里沒有花哨的渲染,只有簡潔的語言,看起來平平淡淡,卻有著本色的絢爛。《走到人生邊上》
◆我們從憂患中學(xué)得智慧,苦痛中煉出美德來。
◆唯有身處卑微的人,最有機緣看到世態(tài)人情的真相。
◆在人生的道路上,如一心追逐名利權(quán)位,就沒有余暇顧及其他。
◆我們看到的命運是毫無道理的,專開玩笑,慣愛捉弄人,慣愛搗亂。
◆人的本性里有靈性良心。在靈性良心的指引下,人人都有高于物質(zhì)的要求。
◆這個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爐,燒煉出一批又一批品質(zhì)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質(zhì)也不相同的靈魂。
◆人能夠凝練成一顆石子,潛伏見底,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,自己只知身在水中,不覺水流。
◆假若是個蘿卜,就要力求做一個水多肉脆的好蘿卜,假若是白菜,就要做一棵瓷瓷實實的包心好白菜。
◆我和誰都不爭,和誰我都不屑,我愛大自然,其次是藝術(shù),我烤著生命之火取暖,火萎了,我也準(zhǔn)備走了。
◆消失于眾人之中,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內(nèi),如細(xì)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里,不求“勿忘我”,不求“賽牡丹”,安閑舒適,得其所哉。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,也不用傾軋排擠,可以保其天真,成其自然,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。
◆讀書好比“隱身”地串門,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(xué)者,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,也不怕攪擾主人,翻開書面就闖進(jìn)大門,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,而且可以經(jīng)常去,時刻去,如果不得要領(lǐng),還可以不辭而別,或另請高明,和它對質(zhì)。
◆世態(tài)人情,比明月清風(fēng)更饒有滋味;可作書讀,可當(dāng)戲看。書上的描摹,戲里的扮演,即使栩栩如生,究竟只是文藝作品;人情世態(tài),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,往往超出情理之外,新奇得令人震驚,令人駭怪。
◆我今年一百歲,已經(jīng)走到了人生的邊緣,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(yuǎn),壽命是不由自主的,但我很清楚我快“回家”了。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。我沒有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之感,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。細(xì)想至此,我心靜如水,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,準(zhǔn)備回家。
《理想國與哲人王》《黃金時代》《人為什么活著》《我的精神家園》
◆人應(yīng)該有所敬畏。
◆生活是天籟,需要靜神聆聽。
◆人活著總要有個主題,使你魂夢系之。
◆青年的動人之處,就在于勇氣,和他們的遠(yuǎn)大前程。
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質(zhì),放到合適的地方就大放光彩。
◆一個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夠的,他還應(yīng)當(dāng)有詩意的世界。
◆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,才是最有智慧的人。
◆在人世間有一種庸俗勢力的大合唱,誰一旦對它屈服,就永遠(yuǎn)沉淪了。
◆干什么都是好的,但要干出個樣子來,這才是人的價值和尊嚴(yán)所在。
◆永不妥協(xié)就是拒絕命運的安排,直到它回心轉(zhuǎn)意,拿出我能接受的東西來。
◆一味的勇猛精進(jìn),不見得就有造就;相反,在平淡中冷靜思索,倒更能解決問題。
◆好的文字有著水晶般的光輝,仿佛來自星星,雖然我會死,可一想到死后,這條追尋智慧的路還有人在走,心里就很高興。
◆從來如此,便對嗎?《狂人日志》
◆倘只看書,便變成書櫥!蹲x書雜談》
◆其實先驅(qū)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。
◆墨寫的謊說,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。
◆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,那就真的死掉了。
◆必須敢于正視,這才可望敢想、敢說、敢做、敢當(dāng)。
◆只要能培一朵花,就不妨做會朽的腐草。
◆不滿是向上的車輪,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(jìn)。
◆愈艱難,就愈要做。改革,是向來沒有一帆風(fēng)順的。
◆中國公共的東西,實在不容易保存。如果當(dāng)局者是外行,他便把東西糟完,倘是內(nèi)行,他便把東西偷完。
◆我們自古以來,就有埋頭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為民請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……這就是中國的脊梁。
◆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,少有韌性的反抗,少有敢單身鏖戰(zhàn)的武人,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。見勝兆則紛紛聚集,見敗兆則紛紛逃亡!蹲钕扰c最后》
◆我每看運動會時,常常這樣想:優(yōu)勝者固然可敬,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的競技者,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,乃正是中國將來之脊梁!蹲钕扰c最后》
◆在行進(jìn)時,也時時有人退伍,有人落荒,有人頹唐,有人叛變,然而只要無礙于進(jìn)行,則越到后來,這隊伍也就越成為純粹、精銳的隊伍了。
◆中國太難改變了,即使搬動一張桌子,改裝一個火爐,幾乎也要血;而且即使有了血,也未必一定能搬動,能改裝。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,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!赌壤吆笤鯓印
◆文人作文,農(nóng)人掘鋤,本是平平常常的,若照相之際,文人偏要裝做粗人,玩什么“荷鋤帶笠圖”;農(nóng)夫則在柳下捧一本書,裝作“深柳讀書圖”之類,就要令人肉麻。
◆我看一切理想家,不是“懷念過去”,就是“希望將來”,而對于“現(xiàn)在”這一個題目,都繳了白卷,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。所有最好的藥方即所謂“希望將來”!秲傻貢
◆勇者憤怒,抽刃向更強者;怯者憤怒,卻抽刃向更弱者。不可救藥的民族中,一定有許多英雄,專向孩子們瞪眼。這些孱頭們。孩子們在瞪眼中長大了,又向別的孩子們瞪眼!峨s感》
《沙與沫》
◆靈魂像一朵千瓣的蓮花,自己開放著。
◆人只有沿著黑夜之路前進(jìn)才能到達(dá)黎明。
◆不要因為走得太遠(yuǎn),忘了我們?yōu)槭裁闯霭l(fā)。
◆一個人有兩個我,一個在黑暗中醒著,一個在光明中睡著。
◆也許大海給貝殼下的定義是珍珠,也許時間給煤炭下的定義是鉆石。
◆理性獨自掌權(quán),是一種局限的力量;熱情不加束縛,則是自我焚燒的火焰。
◆你的心靈常常是戰(zhàn)場。在這個戰(zhàn)場上,你的理性與判斷和你的熱情與嗜欲開戰(zhàn)。
◆飛舞在田野上的蝴蝶和閃耀在草叢間的露珠,在埃及金字塔消逝和紐約的高樓大廈不留一點痕跡之后,仍將存在。
◆(我的心靈告誡我,它教我不要因一個贊頌而得意,不要因一個責(zé)難而憂傷。)樹木春天開花夏天結(jié)果并不企盼贊揚,秋天落葉冬天凋敝并不害怕責(zé)難。
◆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,如同你常常承受從田野上度過的四時。你要靜守,度過你心里凄涼的冬日。
◆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有完成夢想的愿望的、最渺小的人,而不愿做一個最偉大的、無夢想、無愿望的人。
◆一個人經(jīng)過不同程度的鍛煉,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(yǎng)。好比香料,搗得愈碎,磨得愈細(xì),香得愈濃烈。
◆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,到最后才發(fā)現(xiàn):人生最曼妙的風(fēng)景,竟是內(nèi)心的淡定與從容。
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(rèn)可,到最后才知道:世界是自己的,與他人毫無關(guān)系。
1.哀哀父母,生我劬(qú)勞。
——《詩經(jīng)》
譯:可憐我的父母啊,如此勞苦的養(yǎng)育我。
2.天作孽,猶可違;自作孽,不可活。
——《尚書》
譯:上天降下的災(zāi)害還可以逃避;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。
3.人而不學(xué),其猶正墻面而立。
——《尚書》
譯:人如果不學(xué)習(xí),就像面對墻壁站著,什么東西也看不見。
4.非知之艱,行之惟艱。
——《尚書》
譯:懂得道理并不難,實際做起來就難了。
5.寬而栗,柔而立,愿而恭,亂而敬,擾而毅,直而溫,簡而廉,剛而塞,強而義 。
——《尚書》
譯:(人要有九德)寬厚而莊重,溫和而有主見,講原則而謙遜有禮,聰明能干而敬業(yè),善于變通而有毅力,正直而友善,直率而有節(jié)制,剛強而務(wù)實,勇敢而符合道義。
6.滿招損,謙受益。
——《尚書》
譯: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,將會招來損失和災(zāi)害;謙遜并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,就能因此而得益。
7.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學(xué),不知道。
——《禮記·學(xué)記》
譯:玉石不經(jīng)過雕琢,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;人不經(jīng)過學(xué)習(xí),就不懂得事理。
8.見利不虧其義,見死不更其守。
——《禮記·儒行》
譯:不要見到財利就做有損于大義的事,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,也決不改變自己的志節(jié)。
9.惡言不出于口,忿言不反于身。
——《禮記·祭義》
譯:自己不說出惡言, 別人的忿語就不會返回到自身上來。你若以惡語傷人,他人也會以惡語相加。
10.見善如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見到好的人,生怕來不及向他學(xué)習(xí),見到好的事,生怕遲了就做不了?吹搅藧喝、壞事,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(fā)燙的水一樣,要立刻離開,避得遠(yuǎn)遠(yuǎn)的。
11.躬自厚而薄責(zé)于人,則遠(yuǎn)怨矣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干活搶重的,有過失主動承擔(dān)主要責(zé)任是“躬自厚”,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,是“薄責(zé)于人”,這樣的話,就不會互相怨恨。
12.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小人反是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,不破壞別人的事,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。
13.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。
——《周易》
譯:天(即自然)的運動剛強勁健,相應(yīng)于此,君子處世,應(yīng)像天一樣,自我力求進(jìn)步,剛毅堅卓,發(fā)憤圖強,永不停息;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,君子應(yīng)增厚美德,容載萬物。
14.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蘭。
——《周易》
譯:兩人心意相同,行動一致的力量猶如利刃可以截斷金屬;在語言上談的來,說出話來像蘭草那樣芬芳、高雅,娓娓動聽。
15.君子藏器于身,待時而動。
——《周易》
譯: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,不到處炫耀。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。
16.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(nèi)自省也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(yōu)點,就虛心請教,認(rèn)真學(xué)習(xí),想辦法趕上他,和他達(dá)到同一水平;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,就要冷靜反省,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。
17.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自己不想要的(痛苦、災(zāi)難、禍?zhǔn)?hellip;…),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。
18.不怨天,不尤人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遇到挫折與失敗,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,絕不把責(zé)任推向別人,后來發(fā)展為成語“怨天尤人”。
19.不遷怒,不貳過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犯了錯誤,不要遷怒別人,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。
20.小不忍,則亂大謀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不該干的事,即使很想去干,但堅持不干,叫“忍”。對小事不忍,沒忍性,就會影響大局,壞了大事。
21.小人之過也必文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。
22.過而不改,是謂過矣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有了過錯而不改正,這就是真的過錯了。
23.三思而后行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(jīng)過反復(fù)的考慮后才去做。
24.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。
——《孟子》
譯:為人正直坦蕩,抬頭無愧于天,低頭無愧于人,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。
25.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。
——《孟子》
譯: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、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。
26.生于憂患,死于安樂。
——《孟子》
譯:憂患使人得以生存發(fā)展,貪圖安逸享樂會使人萎靡死亡。
27.人皆可以為堯舜。
——《孟子》
譯:只要肯努力去做,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圣人。
28.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
——《孟子》
譯:尊敬、愛戴別人的長輩,要像尊敬、愛戴自己長輩一樣;愛護(hù)別人的兒女,也要像愛護(hù)自己的兒女一樣。
29.窮則獨善其身,達(dá)則兼濟天下。
——《孟子》
譯: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(yǎng)個人品德,得志時就造福天下,使天下人都能這樣。
30.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。
——《孟子》
譯:金錢地位不使自己迷惑腐化,貧苦窮因不改變自己的志向,權(quán)勢武力不讓自己屈服變節(jié),這才是大丈夫。
31.當(dāng)仁,不讓于師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遇到應(yīng)該做的好事,不能猶豫不決,即使老師在一旁,也應(yīng)該搶著去做。后發(fā)展為成語“當(dāng)仁不讓”。
32.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君子不會夸夸其談,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。
33.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
——《論語》
譯: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,別人并不理解,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、委屈。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(fēng)度的表現(xiàn)嗎?
34.言必信 ,行必果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說了的話,一定要守信用;確定了要干的事,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干下去。
35.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講事實,不憑空猜測;遇事不專斷,不任性,可行則行;行事要靈活,不死板;凡事不以“我”為中心,不自以為是,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,共同完成任務(wù)。
36.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?/p>
——《論語》
譯:三個人在一起,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(xué)習(xí)的,那他就可當(dāng)我的老師。我選取他的優(yōu)點來學(xué)習(xí),對他的缺點和不足,我會引以為戒,有則改之。
37.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。
——《論語》
譯:具有君子品行的人,遇到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,而那些小人,出現(xiàn)麻煩總是想方設(shè)法推卸責(zé)任,撇清自己,從不會去反思自己,從自身找原因。
38.自暴者不可有信也,自棄者不可有為也。
——《孟子》
譯:自己損害自己的人,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;自己拋棄自己(對自己極不負(fù)責(zé)任)的人,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(yè)。
39.人之患在好為人師。
——《孟子》
譯:人的毛病,在于喜歡教導(dǎo)別人,做別人的老師。喜歡教導(dǎo)別人的人,又往往自以為是,自以為正確,一副高高在上的氣魄。
40.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
——《中庸》
譯:人家一次就學(xué)通的,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,一定能學(xué)通。人家十次能掌握的,我要是學(xué)一千次,也肯定會掌握的。
41.好學(xué)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恥近乎勇。
——《中庸》
譯:勤奮好學(xué)就接近智,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,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(xiàn)。
42.不以一眚(shěng)掩大德。
——《左傳》
譯:評價一個人時,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。
43.君子之交淡如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
——《莊子》
譯:君子之間的交往,像水一樣的平淡、純凈,這樣的友誼才會持久;小人之間的交往像甜酒一樣的又濃又稠,但不會長久。
44.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
——《莊子》
譯:我的生命是有限的,而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。
45.巧者勞而知者憂,無能者無所求。
——《莊子》
譯:有技巧的人勞累,聰明的人憂慮,沒有本事的人沒有追求。
46.見侮而不斗,辱也。
——《公孫龍子》
譯:當(dāng)正義遭到侮辱、欺凌卻不挺身而出,是一種恥辱的表現(xiàn)。
47.千丈之堤,以螻蟻之穴潰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煙焚。
——《韓非子》
譯:千里大堤,因為有螻蟻在打洞,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;百尺高樓,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(zāi)而焚毀。
48.事隨心,心隨欲。欲無度者,其心無度。心無度者,則其所為不可知矣。
——《呂氏春秋》
譯:事從心出,心隨欲來,如果不從心欲的細(xì)微處觀察事物,我們往往會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騙?v橫古今中外,詳細(xì)考察事情的成敗得失。如果深入觀察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。事情的發(fā)展往往是被人的心欲所控制。
49.多行不義必自斃。
——《左傳》
譯:壞事做得太多,終將自取滅亡。
50.人誰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
——《左傳》
譯:人沒有不犯錯誤的,只要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,就是最好的了。
51.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,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
——《荀子》
譯:不把半步、一步積累起來,就不能走到千里遠(yuǎn)的地方,不把細(xì)流匯聚起來,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。
52.學(xué)不可以已。
——《荀子》
譯:學(xué)習(xí)是不可以停止的。
53、知而好問,然后能才。
——《荀子》
譯: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(xué)好問才能成才。
54.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。
——《詩序》
譯:提出批評意見的人,是沒有罪過的。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(xì)反省自己,有錯就改正,無錯就當(dāng)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。
55.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,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。
——《孔子家語》
譯: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;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。
56.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。
——《史記》
譯:天下的人熙熙攘攘,都是為了利益而來往(為了利益而奔波)。
57.臨淵羨魚,不如退而結(jié)網(wǎng)。
——《漢書》
譯:站在深潭邊,希望得到里面的魚,還不如回家去結(jié)網(wǎng)。
58.先發(fā)制人,后發(fā)制于人。
——《漢書》
譯: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,隨后應(yīng)戰(zhàn)只會被控制。
59.人固有一死,死或重于泰山,或輕于鴻毛。
——漢·司馬遷
譯:人終究免不了一死,但死的價值不同,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(yè)而死就比泰山還重,而那些自私自利,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。
60.鳥之將死,其鳴也哀;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
——《史記》
譯:鳥將要死的時候,它的叫聲是悲哀的;人將要死的時候,他的話也是善良的。
61.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;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。
——《史記》
譯:不管多聰明的人,在很多次的考慮中,也一定會出現(xiàn)個別錯誤。而再笨的人,在很多次的考慮中,也一定會有所收獲的。
62.天知、地知、我知、子知,何謂無知?
——《后漢書》
譯:天知道、地知道、我知道、你知道,怎么能說沒人知道呢?
63.天下皆知取之為取,而莫知與之為取。
——《后漢書》
譯:人們都認(rèn)為只有獲取別人的東西才是收獲,卻不知道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。
64.智者棄短取長,以致其功。
——《后漢書·王符傳》
譯:聰明人舍棄短處,發(fā)揮長處,以此來取得成功。
65.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。
——《三國志》
譯:對任何一件事,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、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;相反,對于一些微小的。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,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。
66.讀書百遍而義自見。
——《三國志》
譯:讀書必須反復(fù)多次地讀,這樣才能明白書中所講的意思。
67.君子立身,雖云百行,唯誠與孝,最為其首。
——《隋書·文帝紀(jì)》
譯: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,盡管需要修養(yǎng)的品行有很多方面,但只有誠和孝才是最重要的。
68.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
——《舊唐書》
譯:用銅作鏡子,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;以歷史作鏡子,可以知道興衰和更替;以人作鏡子,可以明白得失。
69.成遠(yuǎn)算者不恤近怨,任大事者不顧細(xì)謹(jǐn)。
——《明史》
譯:有長遠(yuǎn)打算的人不應(yīng)為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(dān)憂,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細(xì)微瑣事。
70.明者見危于無形,智者見禍于未萌。
——《三國志》
譯: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(yù)見到,智慧的人在災(zāi)禍還未發(fā)生時就會有所覺察。
71.義感君子,利動小人。
——《晉書》
譯:道義可以感動君子,利益可以打動小人。
72.太剛則折,至察無徒。
——《晉書》
譯:過于剛直就會折斷,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。
73.成敗相因,理不常泰。
——《南史》
譯:成功與失敗互為因果關(guān)系,世事不會永遠(yuǎn)太平安寧。
74.以清白遺子孫,不亦厚乎。
——《南史》
譯: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質(zhì)留給后代子孫,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筆財富嗎?
75.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。
——《增廣賢文》
譯:一句良善有益的話,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(yán)寒中也倍感溫暖;相反,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,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,即使在六月大暑天,也會讓人覺得寒冷。
76.善惡隨人作,禍福自己招。
——《增廣賢文》
譯: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,災(zāi)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。
77.知不足者好學(xué),恥下問者自滿。
——林逋《省心錄》
譯: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學(xué)習(xí)就是聰明的人,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。
78.博觀而約取,厚積而薄發(fā)。
——蘇軾
譯:廣泛閱讀,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,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住;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,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(dāng)?shù)剡x擇運用。
79.書到用時方恨少,事非經(jīng)過不知難。
——陳廷焯
譯: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,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(jīng)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。
80、笨鳥先飛早入林,笨人勤學(xué)早成材。
——《醒世格言》
譯: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,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,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材。
81.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(xué)海無涯苦作舟。
——《增廣賢文》
譯:勤奮是登上知識高峰的一條捷徑,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游。
82.學(xué)如逆水行舟,不進(jìn)則退。
——《增廣賢文》
譯:學(xué)習(xí)要不斷進(jìn)取,不斷努力,就像逆水行駛的小船,不努力向前,就只能向后退。
83.業(yè)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毀于隨。
——韓愈
譯:事業(yè)或?qū)W業(yè)的成功在于奮發(fā)努力,勤勉進(jìn)取。太貪玩,放松要求便會一事無成;做人行事,必須謹(jǐn)慎思考,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。任性、馬虎、隨便只會導(dǎo)致失敗。
84.讀書有三到:謂心到,眼到,口到。
——朱熹
譯:用心思考,用眼仔細(xì)看,有口多讀,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。
85.強中自有強中手,莫向人前滿自夸。
——《警世通言》
譯:盡管你是一個強者,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,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,自己夸耀自己。
86.黑發(fā)不知勤學(xué)早,白首方悔讀書遲。
——《勸學(xué)》
譯: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(xué)習(xí),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。
87.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。
——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譯:為國家分憂時,比別人先,比別人急;享受幸福,快樂時,卻讓別人先,自己居后。
88.位卑未敢忘國。
——陸游《病起書懷》
譯:雖然自己地位低微,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(zé)任。
89.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漢青。
——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
譯:自古以來,誰都難免會死的,那就把一片愛國的赤膽忠心留在史冊上吧!
90.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。
——明·呂坤《呻吟語·卷上》
譯:對國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,就算有死亡的危險也不躲避。
91.捐軀赴國難,視死忽如歸。
——三國·曹植《白馬篇》
譯:為了解除國難獻(xiàn)身,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樣。
92.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(zé)。
——顧炎武
譯:國家的興旺、衰敗,每一個人都負(fù)有很大的責(zé)任。
93.風(fēng)聲、雨聲、讀書聲,聲聲入耳;家事、國事、天下事,事事關(guān)心。
——明·顧憲成
譯:風(fēng)聲、雨聲、瑯瑯讀書聲,都進(jìn)入我們的耳朵,所以,作為一個讀書人,家事、國事,天下的事情,各種事情都應(yīng)該關(guān)心,不能只是死讀書。
94.羊有跪乳之恩,鴉有反哺之義。
——《增廣賢文》
譯: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,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,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。
95.一寸山河一寸金。
——金·左企弓語
譯:祖國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黃金還要寶貴,是絕不能讓給外人的。
96.欲安其家,必先安于國。
——武則天
譯:如果想建立個人幸福的小家,必須先讓國定安定,繁榮起來。
97.大丈夫處世,當(dāng)掃除天下,安事一室乎?
——漢·陳蕃語
譯:有志氣的人活在世上,應(yīng)當(dāng)敢于跟各種不利于國家的行為作斗爭,哪能只滿足于處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?
98.憂國忘家,捐軀濟難,忠臣之志也。
——三國·曹植《求自誠表》
譯:憂慮國家大事忘記小家庭,為拯救國家危難而捐軀獻(xiàn)身,這都是忠臣的志向。
99.生當(dāng)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。
——李清照《夏日絕句》
譯:活著的時候要做英雄,死后也要當(dāng)英雄。
100.時窮節(jié)乃見,一一垂丹青。
——宋·文天祥
譯:時局艱難的時候不屈的氣節(jié)就表現(xiàn)出來,一一記在史冊上,垂名后世。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(shè)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